近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牙膏产品,宣称具有“促进幼儿长牙”“修补牙洞”,甚至“让牙齿再生”等功效。国家药监局7月5日发布提示,牙膏不能治疗口腔疾病,不是“促长牙”“补牙洞”的神器。(据7月6日央视网)
专家介绍,牙膏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是摩擦剂,通过牙刷在牙齿表明上进行摩擦而达到清洁、去除牙渍的作用。随技术创新,牙膏中开始添加一些功能效果成分,如添加氟化物能发挥一定的防龋功效等。但龋损后是不可再生的,含氟牙膏也不能逆转龋齿的发展进程。若使用添加止血成分的牙膏反而会掩盖真实病情,耽误治疗。医生建议,“牙龈出血就像口腔警报器,发现后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建议使用带止血功能的牙膏。”
牙膏不能治病,是个老生常谈的常识了。2020年11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关于《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牙膏命名涉及功效宣称内容的,产品应当具有与命名内容相符的实际功效;在依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做功效评价后,才可以宣称牙膏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办法》还规定,除功效宣称部分应符合分类目录确定的允许宣称范围外,牙膏标签别的部分同时不得标注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等。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后,规定牙膏产品参照普通化妆品管理,这也代表着牙膏只是普通的日化产品,并不能根治口腔疾病。比如,龋损后是不可再生的,含氟牙膏不能逆转龋齿的发展进程。无论何种问题导致的恒牙脱落或损伤,都无法再生。宣称所谓能“修补牙洞”“让牙齿再生”的牙膏,也就是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一些牙膏的夸大其词,无非是忽悠,接着忽悠,一次次地欺骗消费者。2022年初,一些宣称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及相关这类的产品出现在各大热销电子商务平台。国家药监局为此提示:牙膏不能治疗疾病。因为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胃部,没有证据证明,利用牙膏刷牙能够对存在于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产生一定的影响。“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等产品可能添加了广谱抑菌剂。如若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抑菌剂,可能会引起口腔内菌群紊乱,不利于口腔健康。”国家药监局提醒消费者:牙膏不是药品,牙膏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如果患有疾病,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
此次,面对一些牙膏产品“促长牙”“补牙洞”的宣传,国家药监局再次提示,不要轻信牙膏能够治疗口腔疾病的虚假宣传。
牙膏不能治病,是常识,也有明文规定,牙膏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为什么还是有牙膏厂商一再信口雌黄,夸下能治病的海口,说明监管之网还要严丝合缝,不能让投机取巧者有兴风作浪的机会。对于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要“露头就打”,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只是提醒了事,该处理的要积极处理,以儆效尤才是。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